1、优先股试点,A股上演逆转
证监会正式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三类上市公司可公开发行优先股,而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优先股,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优先股。
二是三类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其普通股为上证50指数成份股;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收购或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以减少注册资本为目的回购普通股的,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或者在回购方案实施完毕后,可公开发行不超过回购减资总额的优先股。
三是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可以申请一次核准分次发行。
四是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仅向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发行,每次发行对象不得超过200人,且相同条款的优先股的发行对象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五是优先股交易或转让环节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应当与发行环节保持一致;非公开发行的相同条款优先股经交易或转让后,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此外,证监会还表示,公开发行优先股,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没有任何限制;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规定了合格投资者范围,不符合投资者门槛的投资者,可通过基金、信托、理财产品方式间接投资优先股。
用我们解读市值与市值管理的角度和方法看,从中长期来看,发行优先股是否有利于普通股股东取决于发行利率和中长期ROE的相对水平,当发行利率低于ROE水平时更为有利。《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于近期推出,对板块和相关个股或将构成短期支撑。
“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总负债35亿多元,因严重资不抵债,政府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处理相关债权债务问题。
“兴润置业”是奉化当地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多年来“深耕”奉化市场,先后开发了奉化阳光水岸、阳光茗都等一批项目,在当地享有不错的口碑。不过,就是这样一家当地“龙头”房企,却轰然倒地,引发多方关注。
近几年,“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于2013年底出现多起到期债务不能偿还的情况,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经对该公司资产债务情况初步核实,已经资不抵债,而且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政府介入处置。
到目前为止,“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总负债35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24亿元左右,涉及17家银行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有证据证实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亿多元,涉及99人,其中机关事业人员7人,工程欠款3亿多元。
目前,“兴润置业”实际控制人沈财兴和法人代表沈明崇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移送奉化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兴润置业”也已经处于解散状态,其办公场所仅有一名保安看门。
对于当地“龙头”企业为何会面临破产,这主要是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其所面临的楼市大环境不容忽视。作为一个县级市,奉化楼市近几年持续低迷,部分板块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价格下跌,这对依仗高负债运转的房企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兴润置业”此前曾在价格高点“拿地”,随着土地市场“遇冷”,其土地价值缩水,进而带动固定资产估值大幅缩水。开发没钱赚、不开发每天财务成本要几十万元,房企在楼市“盘整期”遭遇“两难”困境。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高利贷。当楼市趋稳时,房企的融资渠道立马就会变窄,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不少企业便涉足民间借贷。“兴润置业”最先出现问题,就是有债权人反映它还不上钱了。
用我们解读市值与市值管理的角度和方法看,银行加强风险管控,意味着加强对放贷前的风险审核,并且对房地产业务贷款额度会有限制,这将对整个房地产行业都会产生影响。但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大型房企由于综合实力较强,相较中小房企更容易得到银行资金青睐。而部分中小房企,近年来为了生存,不惜代价拿高价地块,给公司资金反增压力。
这期我们来交流一下,实际控制人的职业背景对市值管理开展的广度与深度的影响。
根据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我们可以把实际控制人的职业背景定义为一致、关联与完全不同。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统计,我们抽样调查,在创业板中实际控制人与自己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一致的职业背景占 85%、弱关联的占15%,根据实践,一般而言,职业背景与行业属性基本一致的实际控制人比较能够理性地接受市值管理,以及比较认同市值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一般不会提“我们现在的市值是50亿,我们想2年到200个亿,希望市场来做”这样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现在依旧弥漫于市场,尽管已经不是主流的声音。“我们现在的股价是10元,我们老板希望它到25元”等等这样的声音也有实际控制人身边或远或近的人把它带到市场,成为一种杂音。
而这种声音也往往来自实际控制人的职业背景与上市公司的行业背景完全不同的公司,因为他们成为上市公司的过程比较另类,甚至就是借壳ST公司的,因此比较沉湎于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运作,并且相信,只要运作就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解决了它的瞬间的市值膨胀问题,进而可以解决融资等问题,他们就不管市值没有利润支撑最终会一泻千里,损失的是跟风的中小投资者这样的市场现实。这种被我们否定的所谓市值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实际控制人的职业背景与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不同造成的,虽然他身边也配着从财务总监到公司董秘等专业人士,但由于财务总监与董秘从根本上讲还都是打工者,他们的意见不一定会有,更不一定会被很好的采纳。
所以,我们可以说,上市可能是每家公众公司必须请法定中介机构,帮助完成一系列的专业工作,这时的实际控制人往往是谦虚的,因为他的首要目标是上市,而上市以后,如何做大做强市值,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自身作为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有个性的原因,也有职业背景的原因,这些原因会使得一家上市公司比较理性地对待市值管理,也可能会非常浮躁的对待市值管理。所以,作为市值管理服务的供给方,我们建议在进行市值管理实践,特别是对市值管理的需求方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时,要加上对实际控制人的职业背景分析,原因是最终市值管理需求的作出源自于实际控制人,当希望这种需求是理性的,基于理性的需求之上的解决方案也是理性而可行的,最终的结果是良好的可持续的话,实际控制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说个不恰当的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是市值管理服务的供给方,你会相信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一般管理层跟你讲他们的市值管理需求吗?而且还不是在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的时候。所以,创业板可以是市值管理实践的主战场,因为实际控制人比较多的是创始人,且职业背景与行业属性吻合,市值相对较小,有做大做强市值的内生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