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客微信公众账号(第二十八期)

一、市值事件与数据解读

1.新“国九条”横空出世,市场上演“一日游”
    今年自一季度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不景气状态,GDP增速未达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股市成交量也是大幅萎缩,屡次跌破2000点,外加汇丰PMI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4月份CPI的创新低,这些数据反应整体经济环境很不乐观,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的“政策市”在2014年5月又一次彰显了威力。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私募市场,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于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为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创造条件。
   相比2004版国九条,新“国九条”重要亮点在于,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建立。
   新“国九条”的出台预示着在国内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责任。无论是拓宽企业居民投融资渠道,还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资本市场显然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件的出台将提升各方对后期A股市场的信心,有利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受此利好冲击,股市迎来下一交易日(5月12日)的全面飙红,当日反弹超过2%。但在沪深两市双双高开高走仅一天后,周二、周三便再度迎来震荡下行的调整走势,至周五收市,两市指数均跌破了所有的均线。其中,煤炭开采、有色冶炼等板块更是涨幅惊人,平均涨幅分别为8.20%和5.49%,然而都只上演了“一日游”,后面几个交易日便是重挫,没能继续维持强势。
   用我们市值管理的方法解读,新“国九条”首次将市值管理纳入国务院层面,表明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国九条”里诸如投资者回报、机制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和赔偿救济机制等投资者最期盼的内容,可能在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至于新“国九条”能否真正意义上提振市场,关键在于后续是否有相应的具体政策出台来进一步落实。另外,改革的成功与否和短期内股市的涨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当下,受CPI的创新低以及IPO重启尘埃未定的影响,短期内股市仍将在2000点附近以震荡为主,难以形成系统性机会,建议投资者多关注近期出台的种种“微刺激”政策,适当关注利好个股,保持较小仓位。

2.房企融资渠道遭封杀,楼市泡沫或将吹弹即破
    2014年楼市“倒春寒”的剧烈程度远超预期,全国楼市成交低迷,房地产各项指标下挫,其景气指数跌至2013年来最低。房企今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也普遍较低,1-4月,多家房企仅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15%-30%,仅有恒大达到40%。市场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量缩期后,房企对价格调整的共识逐步形成,市场大规模降价即将开始。
银行业先后大肆整理表外业务、同业业务也加速了房地产融资的困境。近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逐步被回流表内,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将被遏制,使得一些灰色融资渠道变得无以为继,一些依托银行灰色业务的民间融资也相继收紧房贷。在直接融资云山雾罩之时,现阶段房企的融资百上加斤。
另外,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调,美元转为强势,导致房企海外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数据显示,1-5月房企海外融资同比去年大降,房企的资金之门又有一扇处于逐渐关闭状态,对市场的影响非常不乐观。近日,穆迪发布研究报告,宣布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认为在未来12个月内,中国住宅市场销售增长将大幅放缓,流动性趋弱。穆迪此次下调评级,意味着未来房企的海外融资成本将升高。而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5月多家房企合计发布了12次海外融资计划。从融资成本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美元优先票据等成本已经上涨到7%以上。再加上美元强势,这让房企的融资成本飞速提升。
用我们市值管理的方法解读,当下,整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企融资受阻是理所当然的。房地产在过去十多年里可谓是高速发展,其上升幅度与M2是直接挂钩的,M2从1999年的9.6万亿已增加到如今的约110万亿,导致其间房价跟随着上涨了10多倍,货币的宽松加上市场的炒作,使得房地产集聚了大量泡沫。房价的快速走低仍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前期不健康的膨胀注定会被撑破,政府现以稳增长为主线,强刺激政策短期不会浮现,中小城市房价的大幅下跌仍将是大概率事件。虽然,近来也出台了相应的“微刺激”政策,但这些都很难从根本上来阻止房价泡沫的进一步破裂,包括央行要求的“放松个贷”,这些刺激可看作是政府在对房地产做出调整时为避免对整个市场造成剧烈波动和恐慌,试图逐步稳定地把房地产推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房地产库存激增以及政策不确定较大的条件下,投资者应意识到其中的风险,要密切关注和分析政府的相关政策导向,控制好投资仓位。



二、市值管理见述与活动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有条,一个重要的亮点是首次在国务院层面提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关心此事的深感欣慰。笔者与同事早就在上市公司及大市值股东的市值管理上进行探索实践,最近又将新的观点交与《财富管理》杂志发表,现在微信公众账号分四期刊登,以资交流。
 
如何与实际控制人有效沟通?-------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既是大市值股权资产的拥有者,又是引起公司市值变化的重大决定的最终作出者,于是与实际控制人的有效沟通,成了市值管理的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有次,一家专业的财经公关公司的负责人找到笔者,问如何对已经积累的百余家上市公司客户做延伸服务?困惑是:财经公关以上市前路演与上市后危机公关为主,如果之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之后的任务又不一定要去执行的话,那么过程中就没事做了?这么大的客户群就不能做进一步的服务提升了?可是要继续进行服务提升的话,谁去就更加专业更加综合的市值管理话题与实际控制人沟通呢?那些原先专司财经公关的女孩子就应付不了了,财经公关公司重新招人吧,成本太高,放弃这些资源吧,又实在不舍得。怎么办呢,于是想到了合作,跟能进行服务提升的机构合作,作为一个大团队,对上市公司的实在控制人进行有效沟通。这是个很不错的问题,市场上动脑筋工作的财经公关公司一定会问到这样的问题的。那笔者如何来回答呢?合作是必须的吗?有效沟通一定能迅速带来业务吗?笔者认为合作是趋势,但是财经公关公司原先与实际控制人的接触都太多表层,市值管理的专业性较弱,作为第一步的引介可以,而且比较自然,但是与迅速带来业务依旧不能划等号。
又有一次,一家专门做大宗交易接盘机构的负责人找到笔者,问已经与江浙区域的某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代表接洽了,并且已经在附近宾馆住了多日,对大股东的减持也有接盘方案,对方不提出见下也就可以轻松完成业务了,可如果最后要与实际控制人见下的,就没了底气,因为去接洽的人并没有很深的专业背景,而且减持方这样的要求又开始普遍起来,没有匹配的人去与实际控制人接触怎么办?笔者是怎么回答的呢?笔者认为能与实际控制人沟通的人,现在也已经是稀缺的群体,因为他们需要专业的背景、整合的能力以及与众多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接触的经验铺垫,你没有人去,当然也可以支付对价去请。
还有一次,一个地方国企的老总,找到笔者,比较兴奋地说,一年前你们来介绍市值管理,我们应该是听明白了,也觉得很重要,特别是对拥有国有股权市值较大,而建设资金又比较缺的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类的公司,但是我们每一件事都需要跟市里领导汇报,而当时市里领导还没有听到过市值管理这个词,更不要说在繁忙的公务中迅速地作出决策了。现在不同了,市里的领导分批去某个慕名高校培训过了,回来就主动找我们说可以关注市值管理,用好存量股权了。笔者当然为想做业务的地方国企老总高兴,但是根据我们的实战经验,还是就开展业务的节奏、细节,以及如何安排与地方国资委领导见面交流,做了很专业的讲解。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等开展市值管理中的某项业务时,已经是快一年以后的事了,原因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实是缺位的,整个决策过程还是有很浓的行政色彩。
上面举得三个例子,其实是在交流如何与市值管理的需求方的决策者——实际控制人如何沟通,这既要考虑实际控制人的资本属性,还要考虑实际控制人的兴趣爱好与成长背景,以及交易的流程、成本与时间,更要讲清市值管理对于不同行业、类型的上市公司的好处与不同的运用。一句话,市值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是个专业的金融工具的运用与整合,远比一个交易的简单买卖来得复杂。